推广 热搜:

2018-2019年上海浦东新区高中三年级二模语文试题(附答案)

   日期:2024-05-18     来源:www.lindaur.com    浏览:641    
文章简介:2018-2019年浦东新区高中三年级二模语文试题 (时间150分钟,满分150分)    2018.4   一 积累运用(10分) 按需要填空(5分) (1)__________,幽咽泉流冰下难。(白居易《          》) (2)...

2018-2019年浦东新区高中三年级二模语文试题

(时间150分钟,满分150分)    2018.4

 

一 积累运用(10分)

按需要填空(5分)

(1)__________,幽咽泉流冰下难。(白居易《          》)

(2)香远益清,亭亭净植,__________。(周敦颐《爱莲说》)

(3)苏轼在《江城子》中有“相顾无言,惟有泪千行”的诗句,在柳永的《雨霖铃》中意境与之一样的一句是“__________,__________”。

2.按需要选择。(5分)

(1)今年南汇桃花节,小刘去踏青觅胜,欲留影配诗,下列诗句和赏花场景不匹配的一项是( )。(2分)

A.满树和娇烂漫红,万枝丹彩灼春融。

B.桃花一簇开无主,可爱深红爱浅红。

C.花开不并百花丛,独立疏篱趣无穷。

D.一树繁英夺眼红,开时先合占东风。

填入下面语段空白处的句子,最适合的一项是( )。(3分)

文明是史,未进入文明之前是史前时期,未进入文明的文化是史前文化,未有字,焉有史?文明的标志当然是文字,__________,中国人大可底气十足地说,中华文明至少肇始于三千年前,其与众不同的持久性正有汉字之功。

A.而文明预示着文字有走向伟大的资本与长寿的禀赋

B.而文字预示着文明有走向伟大的资本与长寿的禀赋

C.而文明预示着文字有走向长寿与伟大的资本和禀赋

D.而文字预示着文明有长寿的资本与走向伟大的禀赋

 

二 阅读 (70分)

阅读下文,完成3-7题。(16分)

导演的限制与自由

①导演的地位和用途问题,是近代戏剧史上一个争论不休的话题。主流派觉得,剧本是舞台艺术的基础,导演则是剧本的解释者和体现者。导演创作,可以进步或充实刷本,但却不可以违背原作的立意与风格。从俄国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到美国的贝拉斯科、中国的焦菊隐等,都持这种看法。

②也有人觉得,导演是现代戏剧的核心,他可以随便篡改或解构剧本,甚至干脆不要据本,正如他有权设计布景,有权摆布演员,有权用音响灯光一样。一些先锋派导演或理论家多持这种看法。假如把这种“导演中心”论限制在演出的范围内,还是有道理的,作为某种革新实验,更是无可厚非,但要推行于全部戏刷活动,恐怕就好不通了。

③导演的职责是排戏。作为整个创作群体的一员,导演的基本职责是把剧本搬到舞台上去,使文学形象转化为可视可听可感的舞台形象。而剧本,尤其是那些久经考验的经典剧目,总是包括着丰厚的文化内容,所以一个导演需要拥有广博的社会、历史、人文常识,方能深入发握原作的思想内涵,充分展示其独特的艺术风貌。第二,导演是演出的组织者。为了把各种艺术成分组织起来,融为一体,创造出和谐、统一的舞台形象,导演需要谙悉舞台艺术的很多方面,具备较强的组织领导能力。第三,导演还承担着培养演员的责任。演员是舞台艺术的中心,当然也是导演的主要表现方法。选好演员,总是戏就成功了一半。好的导演,在排戏当中,能以各种方法启发演员,激起演员的创作欲望,从而大大提升演员的艺术表现能力。现代剧坛上的很多出色演员,都是在一些著名导流的培养下,飞速成长起来的。

 

④导演艺术是以刷本为基出,以完整和谐的舞台艺术为表现形式的二度创作。导演创作不只遭到剧本的制约,而且需要在舞台艺术和技术条件所能达到的范围内进行。可以说,导演是戏剧艺术里限制最多,也最富挑战性的工作,是名副其实的戴着脚镣跳舞。所以,《艺术形态学》的作者莫·卡冈说,“导演是最少独立性的艺术,由于它是其他所有艺术的上层建筑,而它控制其他这类艺术,使它们互相‘迁就”,最后创造出以它们的综合为基础的新的艺术。”

⑤有时,由于演员、舞台或社会环境的限制,即便是名家执导,也会把一些出色剧作给弄得支离破碎,面日全非。欧阳予倩先生曾先后三次执导曹禺的《日出》,每次都不同,首次(1937年2月)是个业余剧团,由于找不到饰演翠喜的演员和做成效的人,不能不删去整个第三幕,结果让专程赴上海观摩演出的曹禺非常不开心,觉得它没体现出原作的立意来。4个月后,欧阳予倩为中国旅游剧团导演《日出》,就保留了第三幕。为何呢?由于该团是中国第一个职业话剧团,聚焦了不少人才,可供导演支使,为其二度创作提供了便利条件,演出大获成功。尤其是饰演翠喜的年轻人演员王荔,获得观众的一致好评,欧阳山尊总管舞美灯光成效,做得也非常有层次情调,台口处那面背对观众的空架衣镜和全刷繁复的音响成效,更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,曹禺看后很认可。演员、布景、成效等舞台艺术条件对导演的制约,这样来看一斑。

⑥然而,从其次看,导演又是戏剧艺术里表现方法最多,自由度最大的工作。对剧本,他有选择和修改的权力,对演员,他有遴选和调教的职责,对舞台艺术的很多方面,他有依据整体构思和排演的需要,随时进行调整的自由。限制与自由都是相对的。譬如有的剧本,本身平平,乏善可陈,但到了出色导演手里,却可以化腐朽为神奇,排出令观众耳目一新的好戏来。郭沫若的《蔡文姬》(1959),又是写自己,又是替曹操翻案,主题分裂,合词啰嗦,就连作家本人都说它“非常不成热”。但幸运的是遇见了焦菊隐如此的好导演。焦弱化了作者对普操文治式功的阿谀奉承,突出了蔡文姬的生活悲剧,刻意追求舞台艺术的民族化,使之成为那个朝代最富创意,也最受青睐的剧目之一。

⑦剧本是演出的基础但不等于演出,演员、舞关、灯光、音响都非常重要,但分开了很难为戏,把他们组合在一块的是导演,导演才是舞台演出的真的作者。

(选自《戏剧艺术十五讲》,有删改)

第④段中的“戴着脚镣跳舞”形象地描述了导演在戏剧艺术中处于__________和__________

的矛盾状况。(2分)

4.下列对本文剖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(    )。(3分)

A.剧本是“一剧之本”,剧本的解释者和体现者是导演。

B.作者反对“剧本中心”论,而倡导“导演中心”论。

C.导演在戏剧艺术中受限于剧本、舞台艺术和技术条件。

D.焦菊隐成功改编《蔡文姬》说明剧本对导演限制非常小。

5.下列对文中“导演与剧组关系图”各种关系理解正确的一项是(    )。(3分)

A.导演是戏剧演出的组织者,直接管控监制。

B.舞美包含布景、道具、灯光和成效四要点。

C.舞美的水平由技术指导负责,与导演无关。

D.舞蹈是由导演做领舞和舞蹈演员一同完成。

6.第③段提到“剧本,尤其是那些久经考验的经典剧目,总是包括着丰厚的文化内容”

请以高中教程中学过的剧目为例进行剖析。(4分)

7.第⑤段论证了演员、布景、成效等舞台艺术条件对导演的制约用途,你觉得论证是不是

充分?请做出判断并说明理由。(4分)

阅读下文,完成8-11题。(15分)

西子湾畔访余光中

喻大翔

①余光中这辈子善结“海缘”。

2《高楼对海》里有不少海,西子湾的海,高楼上的海,从窗口和露台望去的海。诗集“起名字《高楼对海》,是纪念这类作品都是在对海的楼窗下写的,波光在望,潮声在耳,所以灵思不绝。”(《高楼对海·后记》)

3不管多远,我必须要去看看那窗,看看那楼,看看那海。

42013年7月中上旬,我喜欢的夏季到了。学校暑假,我随同济大学裴钢校长一行访问台湾的几所大学。公务告一段落,启程往香港前,获准有两天空闲,可以自行活动。10日一大早,我毫不犹豫地挎起背包,到台北捷运站买票、登车,到海的另一端——高雄去拜访余光中先生。

5火车停靠左营,立等一会儿,余先生先生就出目前眼前。车过一条长路,车过一些窄路,车到海边,再上山。上山时,中大的保安略略弯腰,对他笑了笑,车子就风一样的飙起,那流畅与自由绝不是一般八十五岁老人可以想象的。

6余教授的办公室在文学院大楼四楼,编号“534”,下面是余光中三字的印刷体。刚好这个时候来了一个女学生,她帮余老师和我拍了一张合影。门的正中是一张菱形的浅底色的抽象画,看过去,画的左下斜边是梵高的自画像,怀疑的眼神和愤怒的黄胡子;余先生就站在他旁边,浅笑着侧耳倾听梵高的声音。画的左上斜边是红底洒金的一个“福”字,有的像毛笔,又有的像炭笔,目前看来,非常像是余先生亲笔书写的。

7进屋放手背包,余先生第一个召唤就是去看海!不是步行至沙滩,更不是乘船远行,而是到楼西头的露台上眺海。他办公室的一排窗口朝西南,那里是一座山和一座土红色的楼房,只在远处的右前方,有一线斜斜的绸蓝。我记得,从他门口到西边的露台,中间只隔着一间办公室。步上露台,世界大开!海水一望无际,船影艘艘而点点;近海栈桥纵横,浮标漂浪;更近处和左边,当然是海堤、山坡和住宅,是一部大蓝大绿大红的音色交响曲。

8余先生指着远方轻轻地说:海峡的对面就是国内,我已经眺望快三十年了!__________由于这一泓海水,由于六十多年日日夜夜的风波,它将诗人的情思拉得又深又细又长。

9在诗翁的办公室谈了不少话题:譬如永春余光中文学馆的建设,他拿出了一张设计图给我看;譬如国内一些选本的删存与得失;他还谈到了关于他的评论和传记作品……

10余先生的办公桌上堆放着不少书刊,有一册香港的《明报月刊》仿佛刚刚合上。沙发旁的一张小几上放着一沓学生的英文作业,余先生在整理物件的当儿,我翻了好几页,每一页都有先生勾画的笔迹与文字。最后一页原作英文只有三行,其他都是先生的手迹。在他的允许下,我拍下了这一页,以作意料之外的纪念。在给学生“90”分的嘉赏之下,先生花了15行对论文作了评价。除此之外,先生还引申到浪漫主义诗人雪莱,谈雪莱创作《古舟子咏》的直觉天分,让学生触类旁通。

11离开余先生办公室之前,他签赠了三本新著给我。

12在海边安静而高雅的大学餐馆用了午餐,又在椰叶搭起的凉棚下拍了照片,穿过几幢教学楼长长的走廊,大家进了中山大学图书馆。下一个活动,就是参访设在该馆的“余光中特藏室”。

13这间特藏室面积不大,可是,却是中山大学和他的一同心血,它以余先生亲自设计并以珍藏他从香港返台后的全部作品、图片、画像、原稿、书法、影像等为特点。由导览员开了个头、介绍了各种展览形式,并播放了他吟唱的《念奴娇·赤壁怀古》、一位女指挥家指挥合唱的《乡愁四韵》……,其间,他特别拿起人民日报出版社《余光中对话集——凡我在处,就是中国》说:里面有郭虹的一篇,超越一万字,是她把问题写好寄给我,我书面回话的,比较靠谱。

14那时大约下午三点多了,余先生这个时候也有的疲惫,说大家该返回办公室拿东西,然后到他家晚餐歇息了。

15再进办公室,余先生斜躺在沙发上,拿一小瓶眼药水滴双眼。一会儿,余先生谈兴再起,与我谈起了乡土文学的论争;谈这类年在华人社会的来去对他创作的影响;还有就是心理上的误解、困惑与忧闷……

16在当天最后一班高铁上,我一边啃面包,一边电影似地回忆起从早上开始的经过……

(原刊于2018年1月9日《文汇报 笔会》,有删改)

8.本文叙述采访余光中的历程,为何先从“海”写起?(4分)

9.赏析第8段划线句的表达成效。(3分)

10.第13段中对“余光中特藏室”的介绍有什么用意?(4分)

11.从内容与形式两方面,赏析最后一段。(4分)

 

(三)阅读下面的词,完成第12-14题。(8分)

青杏儿·风雨替花愁

[ 元 ] 赵秉文

风雨替花愁。风雨罢,花也应休。劝君莫惜花前醉,今年花谢,明年花谢,白了人头。

乘兴两三瓯。拣溪山好处追游。但教有酒身无事,有花也好,无花也好,选甚春秋。

从字数看,本作品是词中的□□。(1分)

下列关于本词风格的评价正确的一项是(  )。

清爽自然 B.沉郁顿挫  C.平淡质朴  D.明快俊逸

14.诗人的情感变化富有层次,请结合具体诗句加以剖析。(5分)

 

(四)阅读下文,完成第15-20题。(18分)

①柳虬字仲蟠,年十三,便专精好学。时贵游子弟就学者,并车服华盛,唯虬不事

容饰。遍受五经,略通大义,兼博涉子史,雅好属文。

②大统三年,冯翊王元季海、领军独孤私聊镇洛阳。于时旧京荒废,人物罕极,唯有虬在阳城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季海尝会:“柳郎中判事,我不复重看。”四年,入朝,太祖欲官之,虬辞老母,乞侍医药。太祖许焉。久之,为独孤信开府从事中郎。信出镇陇右,由于泰州刺史,以虬为二府司马。虽处元僚,不综ƒ府事,唯在信左右谈论而已。因使见太祖,被留为丞相府记室。__________疏__________十四年,除秘书丞。秘书虽领著作,不参史事,自虬为丞,始令监掌焉。十六年,迁中书侍郎,修起居注,仍领丞事。时人论文体者,有古今之异。

虬又以为时有古今,非文有古今,乃为文质论。

③虬脱略人间,不事小节,弊衣疏食,未尝改操。人或讥之,虬曰:“衣不过适体,食不过充饥。孜孜营求,徒劳思虑耳。”魏恭帝元年冬,卒,时年五十四。
(选自《北史卷六十四·列传第五十二》,有删改)
【注】①柳虬:北魏时人。②文翰:公文信札。③综:总管。
15.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。(2分)
(1)雅好属文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(2)由于泰州制史
16.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解释正确的一项。(2分)
(1)时贵游子弟就学者(   )
A.挨近       B.参与      C.收获      D.从事
(2)虽处元僚(   )
A第一       B.头        C.特别      D.原先
17.第②段画波浪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(   )(2分)
A.虬以史官密书善恶/未足/惩劝乃上/疏事遂实行。

B.虬以史官密书善恶/未足惩劝/乃上疏/事遂实行。

C.虬以史官密书/善恶未足/惩劝乃上/疏事遂实行。

D.虬以史官密书/善恶未足惩劝/乃上疏/事遂实行。

18.把第②段画直线的句子详成现代汉语。
信等乃征之,以为行台郎中掌文翰。时军旅务殷,虬励精从事,或通夜不寝。


19.第②段中“柳郎中判事,我不复重看”句反映了元季海什么样的心态?下列选项中最不
适合的一项是。
A.信赖      B.炫耀       C.赏识      D.示好
20.第①③段都写到了柳虬不重视仪容外表,但写法上有所不同,请做简要剖析。
 

(五)阅读下文,完成21-25题。

褐夫字说

(清)戴名世

1古者名、字大概多 □奇,而偶者盖少□,自汉以还,少有奇字者,其名则或奇或偶焉耳,岂非其习使然哉!吾闻之申繻曰:“名有5、有信,有义,有象,有假,有类。”其于字也亦然,以故古之人其名、字不必其美且善也,后之人但取夫美善之称,而不必有其字,则其虚冒焉者又岂少乎!

2余偶名而欲奇其字,有来告者曰:“不可,以风俗之不惯于称也。”余曰:“余之为是,非故矫然异也,其说有取,而于古亦无谬。虽然,更其称而仍袭其义则字曰褐夫,可乎?”人曰:“褐,贱服也;夫,不知哪个何人之辞也。今吾子以自托焉,不亦鄙乎?”余曰:“余固鄙人也,舍是无以为吾字矣,天下之人,自上君公,以至于医生、士,其等列以渐而降,最下至于褐夫,则垢污贱简极矣。__________庸人孺子皆得傲且侮之而无所忌,以故古者谚之谩必以云,然则余不以为字而哪个乎?吾恶世之窃其名而无其实者,又恶有夫有其实而辞其名者。若余则真褐之夫也,虽欲辞其名,不能矣。匪吾云,人实云云,然则人之称之也必惯,鄙不鄙又何论焉!”

3既以其语应客,遂书之,以为《褐夫字说》云。

注:戴世名,字田有,一字褐夫,清古文家。  申繻:春秋时期鲁国医生。

21.可选入1段方框处的虚词是(    )(1分)

A.也  矣     B.以  焉      C.于  也        D.因  矣

22.第2段中详写“来告者”与“余”问答对话,对其用意剖析正确地一项是(   )(2分)

A.问答对话突显他们认知冲突,意在表现“来告者”咄咄逼人“。

B.以“来告者“的质疑和刁难,暗示自己孤独寂寞、怀才不遇。

C.用问答对话方法答疑驳难,以便捷逐层深入说明我们的怎么看。

D.在问答对话中自诉身份地位卑贱,批判遵从古人的错误做法。

23.对作者取字“褐夫“缘由理解正确的一项是(     )(2分)

A.回归古时候取字的传统,寄托我们的理想,突出修德的重要程度。

B.回归古时候取字的传统,倡导名实相符,抒发愤世嫉俗之情。

C.眀贬实褒彰显我们的德性品行,表明作者傲岸的生活追求。

D.矫正世俗的虚伪,强调名实相符的思想,表达豁达的态度。

24.从句式的角度赏析第2段划线句子。(4分)

25.概括全文的写作思路。(4分)

 

 

三 写作 (70分)

26.想出新方法的人在其他的方法成功以前,大家一直说他异想天开。针对这种现象,请写出一篇文章谈谈你的考虑。

需要:(1)自拟题目;(2)不少于800字。

 

 

 

 

2017学年第二学期期中水平测试高中三年级语文

答案要素及评分标准

一  积累应用 10分

1.(1)间关莺语花底滑 《琵琶行》(2)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 (3)执手相看泪眼,竟无语凝噎(每空1分)

2. (1)C(2分)   (2)D (3分)

 

二  阅读  70分

阅读下文,完成第3-7题。(16分) 

3.限制(制约)  自由(每空1分)。

4. C(3分)(AB两项其实都是文中提到的某一学派的看法,并不是本文作者看法。D项的例子在文中不是论证导演受限制的大小,而是论证导演的自由度)

5. B(3分)

6.答案示例:《窦娥冤》(1分)叙写了善良孝顺的窦娥蒙冤致死的故事(1分),反映了封建社会草菅人命、是非颠倒的黑暗现实(1分),寄托了人民伸张正义、惩治邪恶的美好愿望(1分)。

评分说明:涉及教程中作品,又如《雷雨》《哈姆雷特》(1分);作品的有关内容(1分);反映的文化内涵(2分)。

7.答案示例1、论证并不充分(1分)。欧阳予倩第二次导演《日出》的事例只论证了演员对导演制约(1分),而没明确论证布景、成效等舞台艺术条件对导演的制约用途(1分)。

  答案示例2、论证充分(1分)。重点通过欧阳予倩两次指导《日出》的事例(1分),运用正反对比的手法,阐释演员对导演创作的制约,(1分) 也兼论了舞美条件对导演成效的影响。(1分)

评分说明:只答充分或不充分,不讲解理由的不给分。选择答论证不充分的,最多给3分。

 

阅读下文,完成第8-11题。(15分) 

8.“海”既是余光中源源持续的创作想法之泉(1分),也是他诗歌中表现乡愁的要紧意象,(1分)文章从余光中善结“海缘”写起(1分),通过“海”引出余光中的《高楼对海》(1分),为下文写露台眺海和余光中与“海”的深厚情缘作铺垫(1分)。(答出四点即可)

9.画线句反复递进地描写余光中持久的沉默,实则此时无声胜有声,更突出了余光中不平静的复杂内心——既有对国内日益沉甸的乡思(1分),更有对海峡两岸长期分治的痛惜与无奈。(1分)

10.此段侧重介绍 “余光中特藏室”中多姿多彩的作品及精心安排的导览形式、内容(1分),意在突出余光中在艺术范围的卓越收获(1分),彰显他对中华文化的深情眷恋(1分),更寄寓作者对余光中的理解、信任和敬仰之情(1分)。

评分说明:剖析写用途意,就是从作家的角度剖析其关注的侧重点和表达的方向。假如从余光中的角度去剖析“特藏室”的意义,最多给2分。

11.赶“最后一班高铁”“啃面包”,暗示这一天的采访工作漫长而辛苦,(1分)但仍然可以“电影似的回忆”,更表明作者尚处于采访的无比开心中,(1分)形象而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余光中先生的无比敬仰和眷恋之情。(1分)本段以结束采访返程作为行文结尾,收束自然。(1分)结尾点题,省略号让人回味。(1分)(学生答出任意4点即满分)

 

阅读下面的词,完成第12-14题。(8分)

12.中调(1分)

13.A(2分)

14.答案示例:上片作者借风雨摧花抒发伤春之愁(1分);又以“莫惜花前醉”表达不负春光之情(1分);转而由花开花落,联想到韶华易逝,平添几许惆怅(1分);下片一扫沉闷,“乘兴”饮酒,“追游”好溪山,体现作者尽情享受美好时光的欢快心情(1分);最后说只须有美酒相伴,无俗事缠身,有花也罢,无花也罢,无所谓春秋变换,表现了作者豁达洒脱的胸襟(1分)。

 

阅读下文,完成第15—20题。(18分)

15.(1)写作、写作    (2)于是担任(每小题1分)

16.(1)D (2)A(每小题1分)    

17. B(2分)

18.(6分)答案示例:孤独信等就征召他,把他任命为行台郎中掌管文书。当时军中事务繁多,柳虬振奋精神办理事务,有时整夜不睡。

  评分说明:“信等乃征之”“以为”“掌文翰”“时军旅务殷”“励精”“从事”“或通夜不寝”为7个点,1点错误扣1分,扣到0分为止。

19.D(2分)

20. 第①段通过与当时贵族子弟车服华盛与柳虬不重视容饰作对比,(1分)突出其专注求学,学有所成。(1分)第③段通过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手法,(1分)突出其看淡物质,不事小节的生活态度。(1分)

评分说明:依据题干需要,本题第一要区别出两处写法上的不同的地方,假如没关注写法不同,不能分。

【参考译文】

柳虬字仲蟠,十三岁时,便专精好学。当时贵族子弟上学的人,都车马衣服华盛,惟有柳虬不加修饰。学完了《五经》,能理解其大义,同时博览子史等书本,喜欢写文章。

大统三年,冯翊王元季海、领军独孤信镇守洛阳。当时洛阳荒废,没什么人才,惟有柳虬在阳城,独孤信等将他征召来,任柳虬为行台郎中,典掌文书。当时军务繁多,柳虬勤勉处置,有时通宵不睡。元季海过去说:“柳郎中断定的事务,我不必再看。”四年,入朝,太祖将授与官职,柳虬以妈妈老迈而推辞,请求回去伺候医药。太祖批准他。很久之后任为独孤信开府从事中郎。独孤信镇守陇右,于是担任任秦州刺史,委任柳虬为二府司马。虽然是最高的僚吏,但不管府中之事,只在独孤信身边参加议论而已。由于出使而见到太祖,被留下任为丞相府记室。柳虬觉得史官秘密书写善恶,起不到惩劝用途。于是上疏,此事便依柳虬建议实行。十四年,委任为秘书丞。秘书虽然管辖着作,但不参与写作史事,而从柳虬任此职,开始监掌写作史事。十六年,迁任中书侍郎,撰修起居注,依旧兼管秘书丞事务。当时人讨论文章体裁,有古今文体不一样的建议。柳虬觉得年代有古今之别,文章没古今之分,因此著文《文质论》。

柳虬为人轻慢不拘,大大咧咧,穿破旧的衣服,吃粗淡的茶饭,未曾改变操守。有人讥笑他。柳虬说:“着装不过是合体,吃饭不过是充饥。刻意追求,徒劳费神。”魏恭帝元年冬季过世,终年五十四岁。

 

  阅读下文,完成第21-25题。(13分) 

21.B(1分)       

22.C(2分)     

23.选D给2分,选B给1分

24.前两句六字整句,点明褐夫者地位低下孤苦无援的生活近况(1分);后两句八字整句,揭示褐夫者前途无望的悲惨命(1分)。整句音节整齐,朗朗上口,蕴含了作者的忧愤之情(1分)。句式从六字到八字的变化,语气趋于沉重,情感有所深化(1分)。

25.文章先说明古今之人在起名字、字追求上的不同,批评世人“但取夫美善之称”之风俗(1分),然后借用与“来告者”问答,讲解取字“褐夫”缘由,道出风俗鄙陋(1分)表现了作者的忧时救世之志(1分),最后点题,表明写作缘由(1分)。

【参考译文】古人起名字、字大多使用单字法,所以用双字的就极少。从汉代以来,极少(起名)有用单字的,那些名字有些用单字有些用双字的,不是风俗使它如此的吧!我听闻申繻说:“名有五种取法:表明个人实质状况,表明个人道德追求,摹状个人形象,借用事物名,师法其他人名。”取字也是如此的,所以古时候的人起名不肯定追求外在的美和好。后代的人起名只追求名字外在的美好,但不求有其实质有哪些用途,那样那些贪求名字的外在的不真实浮躁的难道还少吗!

我的名是双字,想取一个单字的字,有人来告诉说:“这是不能的,由于风俗对此做法是不赞成的。”我说:“我之所以如此做,不是强硬与世俗不同,取字时用单字的说法,就是在古时候更不是错误的做法。虽然如此,更换我的原来的字但仍然沿袭了我原来的字的意思,所以取字为褐夫,可以吗?”那人说:“褐,是粗布衣服的意思;夫,不了解是形容哪种人的词。现在你用这种方法来寄托你的追求,难道不是非常浅陋吗?”我说:“我本来就是一个卑微的人,舍弃‘褐夫’我觉得没什么词可以做我的字了。天下的人,上到君王,然后到王公大臣、常识分子,他们的等级渐渐降低,最下层的就是褐夫,这是社会中最低贱不堪的了。他们所处的地位是最低下的,他们在社会中也没朋友,富贵荣华与他们也没指望,也没个人的声势名誉,社会中普通的人和孩子子都可以无所顾忌地傲视和羞辱他们,所以古时的谚语诋毁人,肯定说‘某某是褐夫’。既然如此,我不把‘褐夫’当作我的字还有哪些字合适呢?我厌恶那些社会中贪名弃实的人,也厌恶有其实但拒绝其名的人。像我真的就是卑贱的人,即便想拒绝这个外在的名也不能啊。不是我说(我不是卑贱的人),其他人事实上(也会这么)说我的,既然如此,大家如此说我我也就习惯了,又何必去说浅陋不浅陋呢!”

我已经用这类话回话了来客,于是又把它写下来,作为《褐夫字说》一文。

 

 

三  写作 70分

27.(70分)评分标准

一类卷 基准分67分

能准确把握题意,立意深刻,选材适合,中心突出,内容充实,感情真挚,结构严谨,语言流畅,有文采。

二类卷 基准分57分

符合题意,立意较深刻,选材较适合,中心明确,内容较充实,感情真实,结构完整,语言通顺。

三类卷 基准分45分

基本符合题意,立意一般,选材尚适合,中心尚明确,内容尚充实,感情尚真实,结构基本完整,语言基本通顺,偶有语病。

四类卷 基准分29分

偏离题意,立意或选材不当,中心不清楚,内容单薄,结构不够完整,语言欠通顺,语病较多。

五类卷 (20分以下) 符合以下一项即为五类:

(1)脱离题意。(2)文理不通。(3)全文不足400字。

说明:

(1)未写题目扣2分。(2)错别字1个扣1分,至多扣3分。(3)标点错误多,酌情扣1-2分。(4)文面不整洁,酌情扣1-2分;文面整洁美观,酌情加1-2分。

 

 
打赏
 
更多>热门阅读

推荐图文
今日推荐
点击排行
网站首页  |  关于我们  |  联系方式  |  使用协议  |  版权隐私  |  网站地图  |  排名推广  |  广告服务  |  积分换礼  |  网站留言  |  RSS订阅  |  违规举报